【什么是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评估骨髓功能以及帮助制定治疗方案。该操作通过抽取少量骨髓液进行实验室分析,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病理信息。
一、
骨髓穿刺术是通过针头从骨骼中抽取骨髓样本的医疗程序。通常选择髂骨或胸骨作为穿刺部位,因为这些区域骨质较厚,便于操作且相对安全。该检查常用于诊断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用于评估骨髓增生情况和感染状态。
整个过程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时间较短,患者通常不会感到剧烈疼痛。术后可能会有轻微不适或淤青,但多数情况下恢复较快。虽然属于侵入性检查,但在专业医生操作下风险较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骨髓穿刺术 |
定义 | 通过穿刺针从骨骼中抽取骨髓液进行检查的医疗操作 |
目的 |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评估骨髓功能、判断病情进展 |
常见适应症 | 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疾病等 |
常用穿刺部位 | 髂骨(最常见)、胸骨、腰椎 |
麻醉方式 | 局部麻醉为主 |
操作时间 | 约10-20分钟 |
术后反应 | 轻微疼痛、淤青、短暂不适 |
风险与并发症 | 出血、感染、疼痛、穿刺失败等(发生率低) |
检查结果 | 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骨髓穿刺术的具体流程或相关疾病的诊断意义,可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权威医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