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介绍】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一种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危急状态。常见于严重的心肌梗死、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瓣膜病变等情况下。患者通常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以及意识改变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手段。治疗原则包括恢复心脏功能、改善组织灌注、纠正诱因,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或机械辅助支持措施。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的急性循环衰竭状态。 |
病因 | 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等。 |
发病机制 | 心脏收缩力减弱或心输出量显著下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
临床表现 | 低血压、心动过速、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心脏超声、动脉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乳酸水平检测等。 |
治疗原则 | 保持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处理原发病、必要时使用机械辅助装置(如ECMO)。 |
常用药物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
预后因素 | 发病时间、基础心脏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干预、并发症情况等。 |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症,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对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预防诱发因素、加强心脏疾病管理也是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