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一、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部疱疹、吞咽困难和食欲下降等。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多发于夏秋季,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在1周左右可自行恢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病因 |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如共用餐具、玩具) |
潜伏期 | 2-7天 |
主要症状 | 高热、咽部疱疹、咽痛、吞咽困难、食欲减退、精神萎靡 |
体征表现 | 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可见灰白色小疱疹,周围红肿 |
病程特点 | 自限性疾病,一般持续3-7天 |
并发症 | 少见,但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严重情况 |
诊断方法 | 根据临床表现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 |
治疗方法 | 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退热、补液、止痛;严重时需抗病毒药物 |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可能出现并发症 |
三、注意事项: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患儿在发病期间应避免外出,防止交叉感染。
四、结语: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虽为常见病,但家长仍需重视其潜在风险。通过科学护理和及时治疗,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康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此类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