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吐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胃吐血,医学上称为“呕血”,是指从口腔中呕吐出血液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表明消化道存在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出现病变。胃吐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就医。
以下是对胃吐血常见原因的总结:
一、胃吐血的常见原因总结
1.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是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受损形成的伤口,长期不愈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出血。
2. 胃炎或胃糜烂
胃黏膜受到刺激或感染(如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出现炎症或糜烂,导致出血。
3. 食管静脉曲张
多见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扩张、破裂,造成大出血。
4. 胃癌或消化道肿瘤
肿瘤侵蚀血管会导致持续性或间歇性出血,常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
5. 药物损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损伤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
6. 应激性溃疡
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胃黏膜出血。
7. 胆道疾病
如胆囊炎、胆管结石等,可能引起胆汁反流,刺激胃黏膜,导致出血。
8. 其他原因
包括胃部外伤、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
二、胃吐血的常见原因对照表
原因 | 症状表现 | 是否常见 | 是否危险 |
胃溃疡 | 上腹痛、黑便 | 常见 | 中度 |
十二指肠溃疡 | 空腹痛、夜间痛 | 常见 | 中度 |
胃炎/糜烂 |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 常见 | 轻度 |
食管静脉曲张 | 呕血量大、鲜红色 | 少见 | 高危 |
胃癌 | 持续性疼痛、消瘦、黑便 | 较少见 | 高危 |
药物损伤 | 恶心、上腹不适 | 常见 | 中度 |
应激性溃疡 | 多见于重症患者 | 常见 | 高危 |
胆道疾病 | 黄疸、右上腹痛 | 少见 | 中度 |
其他 | 外伤、血管畸形 | 极少 | 高危 |
三、应对建议
- 出现呕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 避免饮酒、吸烟和滥用止痛药。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胃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
- 若为溃疡或胃炎,需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
胃吐血虽然看似突然,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