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它通常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孕激素不足有关,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和生育能力。虽然大多数情况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类型有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一、子宫内膜增生的定义
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腔内的组织层,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增厚或脱落。当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时,就称为“子宫内膜增生”。这种增生可能是局部性的,也可能是整个子宫内膜普遍增厚。
二、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
根据病理特征,子宫内膜增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 特点 | 是否具有恶变风险 |
单纯性增生 | 子宫内膜细胞排列较规则 | 无明显恶变风险 |
复杂性增生 | 子宫内膜细胞排列不规则,结构复杂 | 有一定恶变风险 |
不典型增生 | 细胞形态异常,类似癌细胞 | 高度怀疑恶变 |
三、常见症状
- 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多、经期延长)
- 不规则阴道出血
- 不孕
- 腹部不适或疼痛(较少见)
四、病因与诱因
- 内分泌失调:长期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对抗。
- 肥胖:脂肪组织可转化雌激素,增加患病风险。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常伴随排卵障碍和激素失衡。
- 长期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如激素替代治疗)。
- 年龄因素:更年期前后女性发病率较高。
五、诊断方法
- 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情况。
- 宫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并可取活检。
- 病理学检查:通过子宫内膜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六、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适用情况 | 说明 |
药物治疗 | 单纯性增生、年轻未生育者 | 常用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 |
手术治疗 | 不典型增生、反复出血、疑似癌变 | 如子宫切除术 |
定期随访 | 症状轻微、无恶变风险 | 监测病情变化 |
七、预防与注意事项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
- 避免长期滥用雌激素类药物。
-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有月经紊乱史的女性。
- 若出现异常出血或不孕,应及时就医。
总结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数为良性,但需警惕其潜在的恶变风险。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和定期随访是关键。女性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就医,以保障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