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指肾脏功能长期缓慢下降,最终导致无法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排泄功能的一种疾病。它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肾脏结构或功能的持续性损害,导致肾脏无法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维持电解质稳定的一种病理状态。该病多由慢性肾脏病(CKD)发展而来,最终可能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二、病因与诱因
病因类型 | 具体原因 |
原发性肾脏疾病 | 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多囊肾等 |
继发性肾脏疾病 |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长期药物或毒物损伤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重金属中毒等 |
结构异常 | 肾结石、输尿管梗阻、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等 |
三、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 中晚期症状 |
尿量减少或增多 | 明显水肿、乏力、食欲减退 |
夜尿增多 | 高血压、贫血、皮肤瘙痒 |
轻微浮肿 | 恶心、呕吐、呼吸困难 |
血压升高 | 骨痛、神经病变、心力衰竭 |
四、诊断方法
检查项目 | 作用 |
血肌酐检测 | 评估肾功能水平 |
肾小球滤过率(eGFR) | 判断肾脏功能分期 |
尿常规 | 检测蛋白尿、血尿等 |
影像学检查(B超、CT) | 观察肾脏形态和结构 |
肾活检 | 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 |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适用情况 |
控制原发病 |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药物治疗 | 降压药、利尿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
饮食管理 | 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水分摄入 |
透析治疗 | 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使用 |
肾移植 | 最有效的根治手段,适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 |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肾病史者;
- 控制血糖、血压,避免滥用药物;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毒素;
- 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尽早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总结: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肾脏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已进入终末期的患者,透析或肾移植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预防为主,早筛早治,是应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