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败血症】败血症是一种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侵入血液并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它不仅影响局部感染部位,还可能迅速扩散至全身,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其发展迅速、病情复杂,败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一、败血症的定义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或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
病因 | 常见于严重感染后,如肺炎、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烧伤或手术后感染等。 |
发病机制 | 病原体进入血液后,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漏、组织水肿、血压下降等。 |
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症状类型 | 具体表现 |
全身症状 | 发热、寒战、乏力、意识模糊、精神萎靡 |
循环系统 |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冰冷 |
呼吸系统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
肾脏系统 | 尿量减少、肾功能异常 |
其他 | 皮肤瘀斑、凝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 |
三、败血症的诊断标准
项目 | 标准 |
临床表现 | 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体温 >38℃ 或 <36℃;心率 >90次/分;呼吸频率 >20次/分;白细胞计数 >12×10⁹/L 或 <4×10⁹/L |
感染证据 | 存在明确的感染灶,如肺部、泌尿道、腹部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培养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 |
影像学检查 | 如胸部X光、CT等可发现感染灶 |
四、败血症的治疗原则
治疗措施 | 说明 |
抗感染治疗 | 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支持治疗 | 包括补液、升压药、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等 |
处理感染源 | 如引流脓肿、清除坏死组织、移除导管等 |
免疫调节 | 在必要时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调节药物 |
监测与护理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器官功能及治疗反应 |
五、败血症的预防
预防措施 | 说明 |
控制感染源 | 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
保持良好卫生 | 手部清洁、伤口处理、医疗器械消毒等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产生 |
提高免疫力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抵抗力 |
总结: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了解其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重个人卫生、合理用药,并在出现感染迹象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