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和严重的低氧血症。它通常发生在其他严重疾病或创伤之后,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之一。
ARDS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潜在病因引发的一种急性肺损伤的表现形式。其核心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破坏,导致大量液体渗入肺泡,从而影响氧气交换功能。患者常常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即使在高浓度吸氧的情况下,血氧水平仍难以维持正常。
常见诱因
ARDS的发生往往与以下情况有关:
-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
- 肺部外伤或胸部创伤
- 大面积烧伤
- 误吸胃内容物
- 重症胰腺炎
- 药物中毒或过敏反应
- 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不当
这些因素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肺部的微循环障碍和肺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ARDS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
- 突发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 呼吸频率加快
- 发绀(皮肤或黏膜呈现青紫色)
- 氧合功能下降,血氧饱和度降低
- 胸部X光或CT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影
诊断标准
目前,ARDS的诊断主要依据柏林定义(2012年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起病时间:急性发作,通常在72小时内发生。
2. 影像学改变:双肺出现弥漫性渗出性病变。
3. 低氧血症:PaO₂/FiO₂比值小于300 mmHg。
4. 排除心源性肺水肿: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认无心脏原因导致的肺水肿。
治疗原则
ARDS的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重点在于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防止进一步的肺损伤。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
- 机械通气:采用低潮气量通气策略,避免肺泡过度膨胀。
- 体位管理:如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氧合。
- 控制原发病:如抗感染、处理创伤等。
- 药物治疗:如使用镇静剂、肌松剂、糖皮质激素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 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恢复体力,预防并发症。
预后与预防
ARDS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病情较重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重症感染、创伤患者),应加强监护和预防措施,减少ARDS的发生风险。
总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肺部疾病,常由严重感染、创伤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引发。尽管治疗难度大,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综合管理,许多患者仍能获得较好的预后。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与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