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分娩过程中及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产后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25%左右,因此了解其常见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70%-80%。当胎儿娩出后,子宫需要强有力地收缩以关闭胎盘剥离面的血管。如果子宫肌肉不能有效收缩,就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这种情况可能与产妇疲劳、产程过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等因素有关。
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或胎盘残留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诱因之一。胎盘未能在胎儿娩出后及时排出,或者部分胎盘组织残留在子宫内,都会影响子宫收缩并引发出血。此外,胎盘植入(如穿透性胎盘)也是一种较为罕见但极其危险的情况,通常需要紧急处理。
软产道损伤
软产道包括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和会阴等部位。难产、急产、器械助产(如使用产钳或吸引器)以及胎儿过大等情况都可能造成这些部位撕裂,从而引起严重的出血。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医生会特别注意保护软产道,并及时缝合任何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某些情况下,产妇可能存在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凝血功能障碍,比如血小板减少症、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病等,这会使她们更容易出现产后出血。对于这类患者,除了控制出血外,还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预防与应对措施
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产前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高危孕妇而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水平以及胎儿发育情况可以帮助发现潜在问题。同时,在分娩时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接生也能显著提高安全性。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采取行动,包括按摩子宫、使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输血补液等手段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尽快查明具体原因以便进一步治疗。对于极端严重的情况,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甚至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
总之,尽管产后出血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健康挑战,但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响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作为准妈妈们,请务必重视孕期保健工作,并积极配合专业医疗团队完成整个生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