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电图(ECG)检查中,Q波是代表心室除极开始时左心室向量的首次负向偏移。正常情况下,Q波的宽度应小于0.04秒,振幅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四分之一。当Q波的宽度≥0.04秒或振幅≥同导联R波的四分之一时,则被认为是病理性Q波。
病理性Q波的出现通常提示心肌坏死或纤维化,这可能是由于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损伤所致。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病理性Q波出现的常见疾病:
1. 急性心肌梗死:这是病理性Q波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时,相应导联会出现病理性Q波。例如,在前壁心肌梗死时,V1-V3导联可能出现Q波;而在下壁心肌梗死时,II、III和aVF导联可能出现Q波。
2. 陈旧性心肌梗死:即使急性期已经过去,之前发生过的心肌梗死仍可能在心电图上留下病理性Q波的痕迹。这些患者的心电图显示为慢性改变,但病理性Q波依然存在。
3.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这类疾病会导致心肌结构异常,从而引发病理性Q波。特别是肥厚型心肌病,其特征性的QRS波群形态变化常表现为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图形。
4. 心脏瓣膜病:严重的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情况也可能引起心肌肥厚或纤维化,进而导致病理性Q波的产生。
5. 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可伴有右心室肥大,这也可能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病理性Q波。
6. 长QT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甚至猝死。部分长QT综合征患者的ECG可出现异常的QRS波群形态,包括病理性Q波。
7. Brugada综合征:该综合征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右胸前导联(V1-V3)ST段抬高及J点升高,有时也会伴随病理性Q波。
8. 心脏手术后: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瓣膜置换术后,由于组织愈合过程中的瘢痕形成,也可能出现病理性Q波。
9. 其他原因:如心包炎恢复期、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非特异性因素也可能偶尔见到病理性Q波。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病理性Q波都意味着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有时,孤立性的病理性Q波可能没有明确的病理学基础,仅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然而,如果病理性Q波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T波倒置、ST段改变等),则需要进一步评估以排除潜在的心脏疾病。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