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体检或疾病检查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肝功能转氨酶偏高”这样的说法。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转氨酶是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当肝脏受损时,这些酶会从肝细胞中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的转氨酶水平升高。
一、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
1.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等,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进而引起转氨酶升高。
2. 脂肪肝
长期饮酒、肥胖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脂肪肝,进而影响肝功能。
3. 药物或毒物损害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
4.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组织,导致炎症和损伤。
5. 其他因素
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饮酒过量等也可能暂时性提高转氨酶水平。
二、如何应对转氨酶升高?
1. 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发现转氨酶升高,应尽快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
2. 调整生活方式
-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 戒酒限酒:酒精是肝脏的大敌,尽量减少饮酒。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3. 遵医嘱用药
若因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三、预防肝功能异常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肝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 注意卫生:防止感染病毒性肝炎。
-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脂肪肝的发生。
总之,“肝功转氨酶高”并非不可逆的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和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关注肝脏健康,从日常生活做起!